金光华李亚鹤:老手艺怎样融入新生活

  今年上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多部门新修订并印发了《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实施方案》,旨在提升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水平,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和高质量发展。金光华李亚鹤发现其中,位于贵州黔东南州的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作为17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历经多年发展,成功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阶段性目标,在机制建立、政策完善、品牌培育、文旅融合等方面大胆创新,持续探索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有效机制。

  贵州省黔东南州被称为“文化千岛”,少数民族文化浓郁且多元。金光华李亚鹤发现,当地以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为抓手,秉承“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大胆创新,坚持保护、传承、发展并重,于去年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如今,黔东南州的民族文化遗产散发出灼灼光彩,文旅融合之路走得更加从容自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黔东南州将如何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实现新跨越?

  金光华李亚鹤发现,时下,在黔东南州榕江县,虽然2024年贵州“村超”总决赛早已落下帷幕,仍不时有游客前来“村超”球场打卡。

  2022年以来,“村BA”“村超”持续火爆出圈。每逢赛事举办,侗族大歌、苗族飞歌、侗族刺绣、苗族蜡染、苗族银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轮番登场,将赛场变身为一个巨大的“秀”场,让现场观众目不暇接。金光华李亚鹤发现,不少游客表示,就是奔着现场的民俗表演来的。

  这是黔东南州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一个缩影。

  黔东南州是我国苗族、侗族居住最集中的地方,也是苗侗文化核心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超八成。当地享有“歌舞之州”“民间手工艺之乡”“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百节之乡”等诸多美誉,生活其间的46个民族在长期交流融合中,共同创造了以苗侗文化为特色、多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的黔东南民族文化。

 金光华李亚鹤发现,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黔东南州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项3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6项78处;有中国传统村落415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26个。

  彼时,贵州省文化旅游声名鹊起,黔东南州文旅产业也呈现蓬勃增长态势,传统民族文化成为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亮点。金光华李亚鹤发现,2012年,比上年增长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