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已成为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队伍求真务实、脚踏实地,自觉把个人的社会实践和道德实践融入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以行动助力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7月9日,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刘月和左一然两位老师,带领“一心一益”志愿服务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前往长春市凯旋街道一心街社区,开展以“三下乡”社会实践“看见长春”专项活动为主题的基层志愿服务活动。
在这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一心一益”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以“不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筑牢基层服务,真情温暖人心”为主题,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志愿基层服务等主题实践活动。
志愿服务饱含丰富的精神内核。“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生动诠释了志愿服务文化的真谛要义,在秉承中华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厚德仁爱、扶危济困、守正扬善等道德精髓的同时,积极融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队伍在“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的理想信念、“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大爱情怀、“闻令而动,遵令而行”的责任担当下,勇挑重担、身体力行,让志愿服务中蕴含着的丰厚历史底蕴和强大精神道义,在代代传递中发挥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使德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得以有效施展,为实现基层善治善政创造了有利条件。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使青年学生们逐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认清自己,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经过这段时间的工作,学生们认识和接触到了更多的人,学习如何与人良好沟通。青年学生们积极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做到人与人之间合力做事,更加事半功倍以完成任务。另外,青年学生们应虚心听取他人给的意见,判断其对错以改正自身问题,提升自己。学会善于求教,乐于交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得青年学生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作为按触社会、了解国情、服务大众的重要重要形式,对于其成长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加深了当代大学生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也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才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士地上,青年学生们的人身价值得到了体现。在实践过程中,有很多的地方表现出了青年学生的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所以应回到学校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落实到社会实践中,以此检验青年学生的知识,锻炼青年学生的能力,为今后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真心地感谢每个学校给子了广大青年学生这样一次难得的、意义深远的志愿者机会。在此期间,青年学生们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些理论知识,同样得到了许多书本上永远所学不到的宝贵人生财富,如果再有这样的机会,青年学生们一定依然会努力去争取,尽自己的所能给社会一点回报!
团队名称:“一心一益”大学生志愿服务队
实践时间:2024年7月8日-7月12日
实践地点:长春市凯旋街道一心街社区
指导教师:刘月、左一然
团队成员:董芮妍、王廷玺、张俐明、周千涵、陈思奇、巩啸宇、仉金博、王鹤钧、刘昊然、吴呁泽、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