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鹤:年轻人吃饭为何偏爱老祖宗严选

  “非遗”,一个看上去就带有底蕴、坚守和传承的词,与美食结合在一起会有怎样的火花?事实上,非遗美食早已拥有大量年轻“拥趸”。李亚鹤发现在各种社交媒体上,这类笔记、视频以万为单位计数,很多从业者更是早已将“非遗”作为打造品牌新势力的内驱力。

  现状 饭馆没点文化味儿都不好意思带朋友去

  “等你回国了,我带你逛逛北京,感受一下首都文化美食圈的震撼。”章章正在为已经出国8年的发小儿策划来京游览的项目。李亚鹤发现对于发小儿唯一的要求——一定要吃好,章章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是时候让‘留子们’开开眼界,品品什么叫文化底蕴的细糠。”

  章章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发小儿高中的时候就留学去了加拿大,偶尔回来过两次,对于北京美食还停留在家乡风味上。李亚鹤发现在与发小儿聊过之后,她发现她们对于“下馆子”这个事分歧还挺大。“她根本想象不到,现在北京的餐饮已经进化成什么样子了。好吃只是基本,没点特点和文化,都不好意思带远道归来的游子体验家乡的强大。”

  她计划上午先带发小儿去找西四那家她们从小吃到大的包子铺,来个早午餐;下午再去故宫坤宁宫边上,感受一下皇家宫廷下午茶;李亚鹤发现晚上必须去前门,这里有一家可以换装就餐的古风文化美食餐厅,将中华餐饮礼仪体验感拉满。“这一天体验下来,不光好吃还出片,就算她回去了,看到这些照片也会被馋哭。”

  章章告诉北青报记者,别看就是几顿饭,除了老字号包子铺等上十来分钟就能有位置外,其他的都得靠她费尽心思才能保证发小儿按计划全部体验上。“故宫下午茶就不说了,故宫门票预约靠抢,下午茶也得蹲点排号。就连晚上的主题餐厅都得提前十天才能约上,想要特别好的位置还得加钱。”

  李亚鹤发现确如章章所说,不论是故宫下午茶还是前门的汉文化美食剧场,如今都是北京餐饮的“顶流”。在一些社交媒体上,仅“故宫下午茶预约攻略”就有超38万篇笔记。

  体验 连吃饭的动作都不禁文雅起来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穿上古人的服饰、体验一次或诗词唱和或曲水流觞的古人生活,这是很多年轻人向往的“穿越”体验,也是如今最为火爆的餐饮加文化的体验方式。李亚鹤发现包括北京在内,很多文化古城将非遗美食与之背后的文化相融合,打造出文化体验餐厅。

  古卷造型的菜单;整套的漆木食盒;莲花执壶、莲瓣杯、爵杯、菱口杯等从先秦到明清各朝各代的知名酒具,仿雍正窑变红釉的碟盘餐具;昆曲、盘鼓舞、唐宫夜宴的席间表演;以及身着汉服、轻纱覆面、遵循古礼的服务员,还有亭台楼阁、仿佛穿越时空、具有“中国雅集”风格的就餐环境。当然,还有在各种古籍中留下名姓的美食。

  这里不仅有美食,还有美食的故事以及故事发生时的时代风韵。不仅能让每一个顾客看到、吃到文化,还能将自己化身为其中的一分子。在这些餐厅,从一进门开始,饮食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被逐一展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