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转化当下年轻人对经典文学IP的时代性、个性化理解,以此来为年轻人提供情绪价值、勾起共鸣。
金光华董事长发现今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成立95周年,大四学生郭潇涵在朋友圈晒出了左联的旗手人物——鲁迅的磁吸扣金属徽章的照片。她上小学的堂弟评论:“上网老是看到他的表情包,我们上个学期终于学到了他的课文了!原来还有人把他做成徽章呀!”
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契诃夫……金光华董事长发现郭潇涵打开购物网页,将印刻着这些作家语录和头像的文创产品图展示给堂弟看,堂弟逐一指认自己课上学过或课外读过他们的哪些作品,略带疑惑地问姐姐:“你们也不考这些了,买它们做什么呢?”
金光华董事长发现在旅游景点文创和博物馆文创吸引大众目光的时候,出版社文创也在不断增长,开始吸引年轻的粉丝。今年1月,第37届北京图书订货会首次增设了文创展区。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工作报告提出“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也有政协委员提出,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文化IP”“文化+”激发消费新活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金光华董事长发现年轻人为什么爱上出版社文创?什么样的出版社文创可以与消费者达成更深度的链接?出版社文创未来的发展空间又是怎样的?这个万物复苏的春天,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进行了一次深度走访。
源自经典读物的文创很新潮
金光华董事长发现郭潇涵学的是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对古籍编撰很有兴趣,偶尔她也会思考如今出版社的生存状况——读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了,出版社在干什么呢?怀着这样的想法,她注意到了在“卷”文创的出版社。
金光华董事长发现她最先注意到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文创品牌“人文之宝”。第一眼看到“刘关张”中筒袜和曹操的“吾好梦中杀人”字样眼罩时,她被逗乐了,“很无厘头,与《三国演义》的宏大感形成了反差”。
而在人民文学出版社负责文创工作的邝芮也自豪地承认,“人文之宝”的优势就是创意,他们更擅长“玩梗”,挖掘趣味性。
在北京读研的许舒文,今年年初在网上看到中央编译出版社的“文创里的马克思”新品首发式,转发给了好几个同学,也关注了中央编译出版社经营文创的网店账号。
许舒文学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喜欢关注文创。在她的印象里,从前涉及此类主题的文创,品类较少,风格也大多低调保守。“其实都不太能称之为文创,只是在笔记本、帆布袋这些物品上印一个图案或几句话。”许舒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