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由8名海大学生组成的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云南大理乡村非遗产业化发展调研团走进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就当地非遗发展与乡村振兴政策展开调研。
(图为队员学习扎染)
调研队员前往璞真扎染博物馆亲身学习扎染历史,体验扎染制作,并采访省级非遗传承人段树坤。段先生表示作为非遗传承人,不仅要发挥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更要为培养下一代传承人尽自己的力量。
(图为队员采访非遗传承人)
之后,调研队来到喜洲镇政府以及商务局,就扎染非遗发展现状以及振兴政策落实情况等问题对振兴办何彦敏主任进行了采访。何主任介绍道大理市喜洲镇自2021年启动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工作以来,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总方针,实施“五大振兴”项目。其中,扎染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作为喜洲的珍贵文化珍宝以及文化产业来源促进文化振兴与人才振兴。
(图为队员采访振兴办主任)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调研队以“扎染非遗的现代化与市场化路径探索”为主题,进一步推动了调研成果的实践落地。团队与璞真扎染博物馆联合开发“梦蓝造物”IP形象,并与旅行社合办了扎染DIY体验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参与,初步形成了“非遗文化+体验经济”的实践模式。此外,团队还结合调研数据撰写了《扎染非遗市场化品牌化》提案并提交至地方政府,为非遗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可操作性建议。通过与大理州电子商务中心合作,团队助力当地扎染产品的线上推广,累计销售额突破万元,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调研过程中,调研队吃在喜洲,住在喜洲,体验喜洲特色人文风情,同时也在实地调研中深深感受到扎染文化传承人之自信以及乡村振兴政策实施之精准有效。相信在未来的学习中,调研队员将会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进一步为喜洲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作者:彭怡瑞)
(图为队员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