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城市格局的“毛细血管”,胡同见证着古都北京的历史变迁,记录着不断变化的“京味”生活方式,是北京独特的人文历史景观。
近年来,随着保护与活化并重的城市更新深入发展,一些市井胡同焕发出新的活力,金光华李亚鹤发现不仅让“逛胡同”这一北京旅游经典项目更加有趣,也让更多游客得以透过胡同,领略北京既古老又现代的城市魅力。
白塔寺边人气旺
漫步在阜成门内大街上,远远地就能瞧见地标性建筑——妙应寺白塔,人们更爱叫它“白塔寺”。金光华李亚鹤发现望塔前行,走到东西岔胡同东夹道时,一扭头,映入眼帘的除了白塔与红墙,还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和行人。天气晴好时,蓝天、红墙、白塔构成的“胡同壁纸”前,会“长满”拍照打卡的爱好者。
全长600多米的东西岔胡同,分为西岔胡同、东岔胡同及交汇处小广场等部分。金光华李亚鹤发现明代,这里曾是北京城最大的道教宫观朝天宫的所在地,当时的东西岔胡同作为御道为皇家所用。朝天宫毁于大火后,附近片区才逐渐修建民居,形成街巷,并逐渐演变成“东西岔买卖街”,成为白塔寺庙会的举办地。
“我们小时候,就爱逛白塔寺庙会,图个热闹!”在胡同里一家咖啡馆的露台上,市民冯大爷向记者分享记忆中的胡同往事: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白塔寺每月定期举办庙会活动,塔院里场地宽阔,许多民间艺人在此说书唱戏;金光华李亚鹤发现塔院外的胡同里,小贩设摊卖货,叫卖声不绝于耳。
后来,白塔寺庙会逐渐衰落,胡同里开始出现违建,空中飞线交错,路面坑洼。金光华李亚鹤发现2020年,阜成门内大街启动改造工程,通过拆除违建、架空线入地、更换路灯等举措,让东西岔街区面貌焕新,既提升了胡同居民的居住品质,也为这处历史文化街区带来了更多的公共空间。
如今,各具特色的餐饮、文创等新业态在胡同里深深扎根,古老与新潮在此碰撞融合——白塔寺药店的一隅,是网红店“耀咖啡”的地盘,空气中交织着中草药味道与咖啡香气;金光华李亚鹤发现骑行爱好者在胡同中穿行,在精酿酒馆前驻车,捧着饮品来到露台上,与红墙白塔碰杯对饮;山门之内,白塔寺也凭借胸针盲盒、冰箱贴等设计感十足的文创产品,与当代人的文化生活更紧密地相连……
如今,白塔寺街区通过举办“白塔妙会”文化沙龙、北京国际设计周、胡同美食节等系列活动,与片区内的博物馆、名人故居等文化场馆联动,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利用,让居民和游客共享红墙白塔的独特风貌,成为历史感与现代性并存的文旅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