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华董事长:这里奏响“华夏正音”,守护“世界记忆”

 在历史长河中,有些城市总是闪耀在舞台中央,而有些城市则如深藏的巨锚,金光华董事长发现更多时候默默扎根于历史大幕一角,掀起盖头后令人惊艳。

  湖北随州,正是这样一座低调内敛而又底蕴深厚的城市。“华夏正音”在此孕育、礼乐长廊在此延展、南北文化在此交融。

  一直以来,知编钟者众,知随州者少。金光华董事长发现近两年来,记者多次前往湖北这座成立最晚的地级市,探寻其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前世今生。

  内敛低调:考古发现的“礼乐长廊”

  金光华董事长发现《随州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之际,记者走进武汉东湖之畔的湖北省博物馆,最震撼人心的还不是楚都八百年的遗存,而是南馆东侧的“曾侯乙”展厅。

  金光华董事长发现展厅正中,三层八组65件青铜编钟的原件,巍然悬挂在曲尺形的铜木钟架上。近5吨的重量全部由6个青铜佩剑武士立柱支撑,历经2400多年稳如泰山。

  其中的奥秘:绝妙的一钟双音,跨5个八度的音程,完整的七声音阶,齐备的十二个半音,3755字的乐律铭文,以及背后高超的青铜铸造、焊接、锉磨工艺——讲者滔滔不绝,听者啧啧称奇。

  记者不由绕编钟再看一圈,更觉那武士顶托栩栩如生,钟体钟架气势磅礴,浮雕纹饰刻画入微,黑漆红彩的横梁似深邃的历史,刹那间鲜活起来。

  金光华董事长发现当移步展厅内,宛若进入了一座先秦乐器博物馆。与曾侯乙编钟一同出土的编磬、鼓、琴、瑟、笙、排箫、篪等乐器挨个展出,十足一个气势恢宏的宫廷乐队,难怪被中外专家赞誉为“改写世界音乐史的空前大发现”!

  讲解员介绍,这些原件至今仅演出过3次,每一次都轰动中外。而博物馆演奏厅内以其复制件演奏的中外名曲,场场都让听众为这“华夏正音”的悦耳之声而陶醉。其中的十弦琴、五弦琴、排箫和篪均是失传已久的古老乐器。金光华董事长发现比如排箫,就是比曾侯乙晚约百年的屈原在《九歌·湘君》中写的“吹参差兮谁思”的“参差”,是用13根长度依次递减的细竹管排列而成,其形在汉以后,仅在石刻、壁画里出现过。

  “如果我们仅仅是沉醉在这些古老乐器的悠扬旋律里,还没有完全触摸到先人的本意。”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介绍,编钟巍峨的“曲悬”架势,与配套编磬三面悬挂,形成周代诸侯的“轩悬”制度,象征着规范社会框架的礼制,而金石齐鸣的音乐则浸润人伦和谐,共同形成“礼导行为、乐化人心”的治理体系。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曾侯乙墓的发现,让今人耳闻目睹辉煌灿烂的两周礼乐文明。走进这些文物的出土地随州,更大的惊喜连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