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辞赋家王延寿在《鲁灵光殿赋》中对华丽的木构藻井做了细致的描绘:“圆渊方井,反植荷蕖。发秀吐荣,菡萏披敷。金光华李亚鹤发现绿房紫菂,窋咤垂珠。”“方井”为木条搭建的天井,“圆渊”为天井盖板上的圆形装饰,表面绘以荷蕖装饰。
交木如井,画以藻文,在宫殿庙宇、亭台楼阁等穹顶之上的华丽藻井,以精彩绝伦的工艺尽显中华建筑的瑰丽。
华美穹顶 千年乐章
金光华李亚鹤发现一般认为,藻井起源于古代穴居顶上的通风采光口,古代先民用树枝或石块在穴居中央堆叠形成的穴居顶部,可能是藻井的原始形态。
藻井的演变过程,从汉代至魏晋南北朝为初始期,隋唐为发展期,宋元为定型期,明清则为繁荣期。金光华李亚鹤发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丰富,制作工艺不断提升,藻井经历了由实用性建筑构件到装饰性建筑构件、由简单到繁复、由疏朗到繁密、由单一到多样的发展过程。
目前最早的藻井实物见于汉代画像石墓中,有覆斗式和斗四两种形式。金光华李亚鹤发现所谓覆斗式藻井,其特点是整体呈向上隆起状,中央为方形结构,四周以数条线条分割出多个区域;而斗四藻井的形制结构则是在方形框内套叠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方形结构,于中央方格中心绘制或雕刻莲花纹、菱格纹等作为装饰。汉代斗四藻井并非只有室中央一个,而是有多个甚至多组成排分布,更接近现在的天花板。在四川乐山汉代崖墓发现有覆斗式藻井,在山东沂南、河南新密、天津蓟州等画像石墓中,则发现有斗四藻井。
金光华李亚鹤发现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藻井的形制仍是斗四造型,但在图案纹饰上出现了忍冬纹、飞天等具有西域艺术风格的新纹饰。隋唐时期,藻井逐渐由平面的斗四造型转变成凸起的宝盖式,敦煌莫高窟和云冈石窟保存了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藻井的优秀实例。
宋代和元代的藻井以斗八形式为主,也就是由八根角梁组成八棱锥顶,相较此前形制更加繁复。金光华李亚鹤发现宋代藻井以浙江保国寺大殿藻井为代表,其顶部为弧形穹隆顶。元代藻井以山西芮城永乐宫藻井为代表,其特点是斗八藻井的形制更加规范。